11月6日,位于河北省邯鄲市涉縣西戌鎮沙河村的太行紅色新聞文化陳列館開館迎客。作為全國最大的新聞廣播革命傳統教育基地,西戌鎮是整個太行根據地新聞文化歷史的縮影,是一筆豐厚的紅色新聞文化寶藏。《太行紅色新聞文化陳列館》將采用現代化手段,還原當時戰斗工作場景,全面再現太行紅色新聞文化史,反映我黨在太行艱苦卓絕的紅色新聞戰斗歷程。
4月12日,德宏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館正式開館并向社會免費開放。展館展出了民間文學、傳統戲劇、傳統舞蹈、傳統民俗、傳統醫藥、傳統手工技藝等眾多德宏經典非遺項目,多樣的非遺互動體驗,讓市民和游客連聲稱贊、流連忘返。
青島新聞網11月18日訊 “青島隴南一家親”隴南特色產品網上展廳上線儀式在青島市級機關4號辦公樓舉行。首個“青島隴南一家親”隴南特色產品網上展廳在青島新聞網率先上線。
吳橋是舉世聞名的雜技之鄉,亦是世界雜技孕育的搖籃。在滄州博物館里設有這樣一個展示雜技文化的展覽——《百戲之源——滄州雜技文化展》,一定會讓您大飽眼福。
6月29日,陳嘉庚紀念館發布臨時展廳將于7月1日起恢復開放的公告,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僑批展廳”位于中山路繁華地段,由思明區僑聯、思明區中華街道、華僑(永亨)銀行廈門分行歷時5年共同打造。僑批是海外華僑寄給國內僑眷的書信與匯款的合稱(“批”是指書信,是閩粵方言),2013年作為民間原生態“草根”檔案文獻入選“世界記憶遺產”。廈門是我國著名僑鄉,是福建華僑出入境的主要門戶,也因此成為福建僑批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是僑批歷史文化研究重鎮。而該展廳無疑是廈門僑批歷史文化研究成果的一次較為全面的展示。
目前,舉辦地上海多地仍處于中風險地區,為切實保障每一位參展、觀戰以及受邀嘉賓的健康和安全,經中國工博會組委會辦公室謹慎考慮后研究決定:第二十三屆中國工博會原定于2021年9月14日-18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延期至2021年12月1日-5日舉辦,舉辦地點不變。
展臺搭建行業作為展覽展示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會展行業的不斷發展和市場需求的日益多樣化,呈現出許多新的動態和趨勢。以下將圍繞展臺搭建行業的最新動態,從多個角度展開詳細分析。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有植物標本22萬號;昆蟲標本60余萬號;動物標本3萬號,包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熊貓、金絲猴等37種,以及護士鯊、豹紋鯊、翻車魚等百余種珍稀動物標本,此外還有北極熊、企鵝、鴕鳥等國外的珍稀動物標本;古生物化石標本500多件,
12月4日上午,漯河市舉行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展廳揭牌儀式。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展廳揭牌投用,既是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一項重要舉措,也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平臺。